您好! 游客 ,欢迎来到金科征信服务平台 金征宝 金征在线

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刷新

热点资讯

各省2021年信用建设工作要点

广州金科征信
0
日期:2021-05-25 来源:征信中国(1561)

近日,广东省、山东省和安徽省发布2021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三省工作要点 “关键词” 对比:



与此前源点十大展望基本一致:

展望一 加快推动社会信用法律建设

展望二 纵深推进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展望三 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

展望四 持续加强政务诚信和公信力提升

展望五 继续推动开展“信易贷”建设

展望六 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

展望七 加快推动信用管理师职业扬帆启航

展望八 推动跨区域信用合作高质量发展

展望九 大力宣传诚信文化活动

展望十 积极推出第三批信用建设示范城市


 相关链接:

两会展望①:信用建设向更高发展目标前进

两会展望②: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


源点注:以下为三省工作要点摘要,点击文末左下“阅读原文”获取省级工作要点全文




广东省


一、提升信用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抓好《广东省社会信用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加强信用建设法治保障;组织开展失信约束措施清理规范;推动各市提高信用修复质量,力争实现修复初审零错误;加大政务诚信和信用数据质量考核权重等。


二、提升信用建设基础设施体系


积极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信用广东”平台2.0升级改造工作;推动各地各部门切实提高“双公示”工作质量,实现全省“双公示”数据零瞒报、合规率保持在99%以上、及时率提升至97%以上等。



三、提升信用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作用


上线运行“信用+大数据”公共信用精准综合评价模型,并将评价结果推送至各有关部门;推行由企业在“信用广东”网自主打印特殊版本的信用报告,代替相关部门无违法违规证明;依托“信用广东”平台探索建立事前信用预警系统等。



四、提升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推动“粤信融”平台建设;在全省推行“信用+电子保函”,对信用状况良好企业实施电子保函替代保证金制度并减免保函费;依托“农融通”依法依规推进农户信用信息共享工作,完善农户信用档案;支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市创建全国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等。


山东省


一、加快推进社会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


贯彻落实《山东省社会信用条例》,制定出台配套措施;开展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行制度文件清理等。



二、大力提升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水平


加强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与“互联网+监管”系统、“双随机、一公开”系统、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等的互联互通;巩固提升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接入省市县级政务服务大厅和生态环境、住建、交通等省直业务部门,促进公共信用信息“应查尽查”等。


三、不断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在重点民生领域深化“信用+互联网+民生”发展理念,推动出台更多市场化、社会化激励措施;依托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对全省信用主体开展全覆盖、标准化、公益性的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等。



四、加强重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建成全省政府机关信用信息归集应用管理系统,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政务诚信监测分析;加强信用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监管,规范行业发展;支持地方政府加快相关数据开放和有序利用;探索开展企业信用管理示范创建等。


五、积极开展信用宣传推广活动



安徽省


一、加强信用法治建设


开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信用法〉办法》立法调研;暂停并规范清理不符合要求的失信约束措施;开展失信约束措施舆情监测等。


二、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


加强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研究,优化各级信用平台和信用网站服务功能;加大水电气、纳税、社保、物流、合同履约、信用承诺及其履行情况、个人等信用信息归集力度;做好迎接国家“双公示”评估各项工作,开展全省“双公示”第三方评估等。


三、实施信用监管


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推动合肥、淮北、芜湖、安庆等市开展全国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标准试点工作;鼓励失信主体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及地方信用门户网站在线修复,支持各地设立固定受理网点开展线下信用修复等。


四、开展“信易贷”工作


加快省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地方“信易贷”平台与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省信用平台对接;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出台“信易贷”支持政策,探索制定多元化的风险缓释措施;持续推进电子税务局线上“银税互动”等。


五、推进重点领域信用建设


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加强司法公信建设;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加强社会组织信用建设;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用建设;加强交通信用建设;加强农业信用建设;加强市场监管信用建设;加强商务信用建设;加强卫生健康信用建设;加强安全生产信用建设;加强医疗保障信用建设;加强信用服务市场建设;加强城市信用建设;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


六、深化长三角区域信用合作


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高级认证企业联合认证;依托长三角纳税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展跨区迁移企业的信用评价和应用;深入推进“皖江六市”“皖北六市”城市信用合作,推动区域城市信用合作做深做实等。


七、加强诚信文化建设


八、健全工作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