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出台工作方案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9日,记者从惠州市发改局了解到,市政府近日正式出台《惠州市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希望通过两年时间的创建,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标准化、征信制度化、应用系统化、管理规范化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氛围和环境,为运用社会信用体系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形成地方特色和可推广复制经验。
记者留意到,方案中既有规定动作,又有独具惠州特色的自选动作,并“晒”出不少“干货”。例如,立足惠州、面向全国,探索设立信用资产交易所,提供信用资产的登记、确权、流转、交易、结算服务;探索建立信用便民仲裁机构。同时,为缓解行政事业收费、电信缴费和企业之间债务拖欠等问题,以实现小额欠款纠纷的快速裁定为目标,探索成立信用仲裁院,推动信用服务高效化、便民化。此外,市财政每年将安排300万元设立信用服务机构专项扶持引导资金,用于支持信用服务业发展。
惠州市发改局负责人介绍,惠州将推动落实信用承诺制,推行信用承诺快速审批制度,首先在潼湖生态智慧区和中韩(惠州)产业园开展试点。在上述区域内建设的投资项目,相关审批事项在办理过程中,对诚信典型和连续3年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及企业法定代表人,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快速通道”和“容缺受理”等便利审批措施。
建立各行业“黑名单”和市场退出机制
以往在一些地方,企业因为失信行为产生信用污点以后,依然能在市场上畅行无阻。惠州近年来积极向这种现象“开刀”,在很多政府管理事项中要求出具信用报告,比如企业申请财政扶持金,有信用污点将被“一票否决”。通过完善“黑名单”和联动奖惩等机制,今后,褒诚信、惩失信将在惠州得以进一步强化。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各领域信用记录的公开是市场良好有序运行的基础。根据国家和省的经验和要求,方案制定8个试点任务,第一个任务即是“公共信用信息记录归集有新成效”,也即要求在履行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责过程中,每个社会成员的信用行为均留下真实、准确、可追溯的信用记录。
有了信用记录,市场的信用监管成为可能。市发改局负责人介绍,根据方案,惠州将运用信用信息加强市场监管。例如,制定和完善行业统一的信用信息运用制度,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上级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标准和实施办法,对企业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和服务;建立各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推动将申请人良好的信用状况作为各类行政许可的必备条件。到2017年底前,全面建立“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分类监管、事后信用联合奖惩”制度。
对于违法失信经营的市场主体,方案明确要强化信用联动奖惩机制。过去,国家有关部委曾出台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失信企业、违法失信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主体、失信被执行人等联合惩戒合作的多个备忘录,这将成为惠州建立信用联动惩戒机制的支撑。这些信用信息在各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各地区间共享,将进入共享和管理联动体系。
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施信用修复
方案提出,重点推动优化信用工作机构、发展信用服务业、编制信用管理“四张清单”、建设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等十个方面探索创新。市发改局负责人介绍,编制信用管理“四张清单”包括信用管理目录清单、行为清单、应用清单和数据清单,并实施动态管理。
今后,信用好的中小微企业今后将可更好地实现融资。该负责人介绍,将加快建设完善惠州市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争取与省平台实现对接。以建设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为切入点,加强金融领域信用建设。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强大的数据支撑,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记录和整合,搭建多渠道、多形式的“政银担企”融资推荐对接平台,降低金融机构营销和管理成本,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推动信用惠企、信用惠民。
企业有轻微信用污点就会被一棍子打死,永远不能翻身?当然不是。惠州将引导社会主体实施信用修复。市发改局负责人透露,将以正面引导为主,以服务企业为目标,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行业协会、商会设立信用经理服务公司,为企业提供信用经理人员,帮助企业提高信用意识、完善信用工作机构和工作体系、防范信用风险、实施信用修复等。
将开展多项综合性试点示范
惠州市发改局负责人介绍,惠州将开展综合性试点示范。例如,实施信用示范县(区)、示范镇(街道)和示范村创建工程,纵向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专项试点示范,推进在金融信贷、税收缴纳、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市场监管、工程建设、电子商务、招标投标、劳动保障等重点领域的专项示范工程建设,部门联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同时,将建立和完善市民个人信用数据库。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自然人数据库,实现全市常住人口(18周岁以上)的个人基本信息全覆盖,重点是个人与金融机构发生信贷关系形成的信贷信息,个人与商业机构、公用事业单位发生赊购关系而形成的个人履约信息,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形成的与个人信用相关的信息等。
信用专业人才稀缺的短板该如何补?方案提出,培育和引进信用管理人才,引进“双高”人才时信用专业人才必须占一定比例,并开展重点人群信用教育、信用管理职业培训与专业考评,加强信用管理学科建设,加强与高等院校对接,争取专业院校在惠州设立培训网点和实践基地。